新闻中心

国内成型钢筋加工配送行业发展现状探究

摘要:成型钢筋加工配送技术在国内已推广使用近十年,特别在近3~5年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从事加工配送的企业不断增加。在人才、技术、设备、生产组织管理、质量管理及信息化建设等诸多方面有了全面发力的态势,就行业整体发展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做出了诸多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总体发展还不够理想,存在一系列需要引起行业参与者重视的问题。文章对国内成型钢筋加工配送行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成型钢筋;生产;技术;政策;发展

目前国内一些企业及施工单位开始使用自动化水平较高的专用设备进行钢筋加工,使钢筋加工工厂化生产和成型钢筋产品的商品化成为现实。作为建筑工业化发展的重要分支,成型钢筋加工配送技术的成功应用是建筑工程质量提升、效率提高的关键一环。推动成型钢筋加工配送技术发展,规范成型钢筋的加工配送和工程应用,保障成型钢筋的产品和施工质量,是贯彻国家绿色发展理念,提高绿色施工水平,提高建筑产业现代化技术水平的重点技术之一,是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

1、国内成型钢筋加工行业的现状

当前各类型钢筋加工厂及钢筋加工相关企业均出现发展乏力,规模化做大做强难以推进的困难局面。经长期和大量相关企业的沟通、了解,以及近期全面调研,现就国内成型钢筋加工配送行业的现状总结、分析如下。

1.1、行业基本概况

(1)行业人才普遍缺乏。技术、管理人才在传统模式中,绝大部分国有企业在改制中,将钢筋工程的管理随着劳务外包,几乎全部放弃,完全依赖劳务队伍自行翻样、管理、加工和安装。新型民营总包企业从开始就没有钢筋工程的专门管理和技术人员。产业工人更是短缺。

(2)固定资产投资额普遍不高。以租赁式居多。固定资产大,企业发展稳定,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但初期负担重,短期内规模扩张困难。固定资产小,企业发展负担轻,但长期发展的基础不够坚实。

(3)流动资金状况。流动资金已经成为钢筋加工企业市场规模壮大的必要条件。仅凭单个企业一家,无法满足市场规模发展的资金需求,金融助力是未来最佳的选择。

(4)市场渠道分两种类型,一是自带渠道型,如钢厂型加工企业和总包单位,二是自行逐步建立和扩展的渠道,一般根据企业家自身特点各有不同,但与前者相比,相对渠道较窄。

(5)生产组织形式。业务模式不同,生产组织形式和效率不同,一个加工厂负责一个工程项目,生产组织与传统模式基本一致,较为简单,效率和质量都能够得到很好的保障。真正的集约式、工厂化,能够满足一对多业务类型的生产组织都不成熟,与“工业化”的差距明显。由于较传统模式变化较大,目前的尝试和积累很少,因此没有见到很成熟的组织方式,换言之,真正的钢筋加工工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6)主要技术包括钢筋工程的设计应用技术、图纸翻样技术、生产加工技术。①钢筋工程的设计应用技术目前在房屋建筑领域几乎全是传统模式,没有向模数化、标准化改革的试点,完全随着结构构件的尺寸和受力需要配筋。其中,装配式建筑的局部标准化尝试不在此列。但随着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这个层面的技术必定会越来越得到重视和发展。这也必定会为钢筋加工带来更多前置的便利条件。在公建领域,应用技术发展较快。一是焊网应用越来越普及,二是钢筋本身的结构标准化程度高于房屋建筑。②图纸翻样技术的水平整体不高,以传统平面图纸翻样为主,少量采用BIM软件翻样。翻样效率和质量主要取决于技术人员的业务熟练程度。相应的翻样技术和信息化、智能化系统辅助技术还没有为这个行业带来全面的提升。③生产加工技术,由于计划排产几乎少有人做,因此此类需要综合统筹的技术人员缺乏,技术的积累也无从谈起。即,既懂得工程项目建造,又懂得工厂化生产的复合型技术人才很少,目前基本都是简单的任务分配、下达,生产加工的技术储备滞后。

(7)信息化发展情况。信息化是钢筋加工配送技术应用的必备工具,因为集约,信息量、协调工作量、钢筋工程本身的标准化程度低、建筑业管理水平普遍不高,造成这一有别于商品混凝土的分项工程在商业化、工业化、集约化的过程中对信息的记录、传递、处理要求很高,这项工作如果做不好,内部管理将陷入混乱,服务质量、客户满意度很难得到提高。鉴于此,在住建部的技术文件中对成型钢筋加工配送的定义中明确强调了信息化生产管理系统。当前国内钢筋加工的信息化已有较为成熟的应用,重点在“生产管理”,与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学术定义一致。但显著特点是仅适用于一对一。这些试点都是在大型总包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背景下,为了总包信息化项目服务的,还没有见到针对专门的钢筋加工企业而服务的、可以实现一对多的综合管理系统,主要是多订单计划排产功能不足,套裁优化和余料管理未实现。

(8)设备研发水平发展缓慢。大型设备性价比不高,特别是在应对大型工厂化加工的适应性不足。往往单台价格偏高,占地面积过大,产能无法有效充分发挥。小型设备依然是设备厂家的利润担当,造成本行业机械设备自动化水平总体不高,成熟度不足。设备采购对任何企业都是负担,都是难以做大的绊脚石。原因包括采购成本高、设备质量一般、使用寿命短、维护成本高。

1.2钢筋加工厂类型及钢筋加工相关企业的优劣势

国内钢筋加工厂类型按照来源大致可分为5类,按照上文中的指标就优劣势做出初步划分,如表1所示。

1.3钢筋加工企业的主要业务模式

(1)一对一。一个加工厂服务一个项目,或一个构件类型。绝大多数加工厂属于此类。这主要是适应传统市场游戏规则,先求得生存。这一类型与发达国家的钢筋加工集约化、工厂化不是同一模式,而是具有针对中国国情特点的本土化,与建筑工业化的趋势存在显著差异,而且这一模式因其服务对象的单一性,决定了其对节材、节能效果的作用不会很明显。这种模式的优势:传统模式的场地位置变化,本质没有改变,管理简单,易于实现,灵活应变,客户对其响应服务满意度较高。劣势:余料利用困难,仅可实现单项目内套裁利用。场地利用率不高(分项目管理造成各类库位增加,设备使用量增加),大设备利用率难以提高,集中加工优势难以体现。

(2)一对多。一个加工厂服务多个项目,或多个构件类型。数量较少,但是这一类型最终才能够实现真正的节材,是后续钢筋加工企业建设、发展的趋势。这种模式的优势:利于余料利用,大设备作用得以发挥,劳动力使用量降低,安全风险降低。细化分工有利于质量提高。劣势:工业化模式对接传统建筑业,人员、技术、流程、规则都需要重建、积累、打磨,需要模式创新、流程再造,初期阶段管理难度大。

2、国内成型钢筋加工配送相关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概况

国内成型钢筋加工配送技术研究涉及技术翻样、质量管理、生产技术、信息化、标准研发、综合专著等方面。(1)技术翻样中,多见于基于BIM技术的翻样方法创新和利用各种优化算法实现智能断料,如,一项名为“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梁柱钢筋节点自动布置与施工模拟方法”的专利。学位论文“基于BIM的施工现场优化布置的钢筋下料软件研发”,采用启发式算法、遗传算法、线性规划算法等多种优化方法,实现了智能断料,并实现算量软件数据向翻样软件传递。学术论文“基于BIM体系的钢筋优化下料初探”,建立了基于Revit实体配筋技术导入钢筋下料优化方法初步程序,建立钢筋裁切数学模型,设计最优算法,给出钢筋下料优化方案。(2)质量管理中突出成果是基于RFID技术的钢筋产品信息追溯体系学术研究。其他方面的质量管理技术研究较少,特别是基于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技术更是少见,这是工业化生产形式下较为异常的现象。(3)生产技术中研究较多的是翻样数据向加工设备传输的技术突破,而针对生产过程的工艺技术未见新的成果出现。(4)信息化方面,整体的信息化解决方案推荐成效显著,如北京迈思发展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RMES钢筋加工云平台”从料单管理入手,实现了钢筋加工管理智能化方案落地应用。中建三局的“BIM云管理系统”正在开发完善,该系统基于tekla平台的钢筋翻样模块开发和数据向设备传递,并形成生产管理系统。(5)标准等学术专著方面,目前有国家标准1部,行业标准3部,团体标准1部,地方标准3部,教材1部。其中产品标准3部,技术标准4部,过程标准1部,标准体系相对成熟。

3、国内成型钢筋加工配送发展的政策现状

从国内建设工程准入制度体系看,成型钢筋加工配送作为工程主体结构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分项工程,在建筑工业化进程中,技术准备和市场准备已经基本完成,但制度准备还未纳入准入体系,即没有规范的准入资质管理制度。具体表现在发包方不能独立进行合法的专业化分包,承包方也不能进行合法有效的承揽加工配送业务。实际运行中只能采用两个合同开展业务,即人为分裂成原材采购和加工配送服务采购,这既不符合实际业务形态,也不利于钢筋分项工程的专业化提升,同时又增加了管理成本。随之也带来产品质量管理制度无法调整。加工厂内的质量检验不能被现行质量管理制度认可,而是要通过原有的现场质量管理要求,重复进行常规试验检测,并进行见证取样检测。从政策结构看,目前国家层面政策偏少,地方政策逐渐完善。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成型钢筋还没有被现行制度视作一个完整的工业化产品,鉴于国内当前的成型钢筋加工配送技术的推广应用效果,政策配套建设急需提上日程,以规范和促进这一领域的健康发展。成型钢筋加工配送技术在国内的发展,在技术储备、生产实践、市场探索、政策引导等多方面仍然需要相关主体加强摸索,全方位提升。

联系我们

联系人:同力金属

手 机:13812353913

邮 箱:13812353913@163.com

公 司:江苏同力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地 址: 江苏省扬中市经济开发区新星村90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
二维码